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人类活动导致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69%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13日发布的世界生动少《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显示,人类活动导致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比1970年减少69%。自然致全其中,基金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告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幅度最大,达94%,类活量减非洲、动导亚太、球野群数北美、物种欧洲和中亚地区的世界生动少下降幅度分别为66%、55%、自然致全20%、基金18%。告人半个世纪以来,类活量减全球野生动物种群灭绝总量已相当于欧洲、动导美洲、球野群数非洲、大洋洲和中国加在一起的全部人口数量。
英国《卫报》13日报道称,《地球生命力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报告中的“地球生命指数”反映出地球生命数量变化情况,该指数基于对全球5230种动物的3.2万个种群的分析。对比过往报告可以看出,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正逐年下降:2年前,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比1970年减少68%;而4年前,减幅为60%。
报道称,人类活动是当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土地使用情况变化则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人类活动,许多动物栖息地被侵占和割裂,进而导致动物无法自由迁徙,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数据显示,全球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河流中,只有37%的河流全域未遭拦截可自由流动。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将于12月在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在《地球生命力报告》发布之际,科学家呼吁国际社会在这次大会上达成共识,共同遏制大自然遭严重破坏的趋势,特别是要改变当前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家指出,物种数量下滑的趋势不是不可避免,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亚、澳大利亚东海岸、东非大裂谷以及亚马逊盆地等地应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点保护区。《地球生命力报告》还强调,当前自然生态面临严峻挑战,政府、企业和公众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变革行动,扭转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甄翔)
相关文章:
- 东亚银行11月22日耗资约253.69万港元回购30.18万股
- “红通人员”冯卫华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违法所得没收案一审开庭
- 又见千万级罚单!上市农商行“一哥”重庆农商行年内合计被罚1641万元,股价长期破发,曾四次增持稳定股价
- 欧洲央行官员称将寻求利率“迅速”正常化以遏制通胀
- 北京海淀区:倡导居民“非必要不出区”,保持“两点一线”
- 连续两个季度对华贸易逆差,“韩国制造”努力升级保中国市场
- 创业板30家央企上市公司名单来了,监管层两天三度表态聚焦国企估值体系,与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附股)
- 5G与工业双向赋能: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正崛起
- 科技巨头裁员潮:超4万人失业,华尔街还相信硅谷吗?
- 高端洗衣液The Laundress“翻车”,微生物超标被建议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