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路炳阳 孙丽朝 北京报道 “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复兴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号检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于4月21日在济南至郑州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实现明线上单列时速435公里、测车相对交会时速870公里试验验证,跑出创造了高铁动车组列车明线交会速度世界纪录。时速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4月23日发布消息,公里工程公布了上述内容。再创展开 “相对交会时速870公里用个更形象的纪录描述既是,乘客坐在车厢里,全面仅用0.86秒时长即与同等时速相会列车擦身而过”,复兴国铁集团人士说。号检 值得一提的测车事,这次由中国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打破的跑出,仅是时速全球列车交会速度世界纪录,而全球轮轨轨道列车最高速度纪录由法国保持。公里工程2007年4月3日法国阿尔斯通TGV超高速列车创造了574.8公里/小时的最高速度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国铁集团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因为动车组在实际载客运营中,都要遇到车辆相会的问题。高速运营中的动车组相会,车外瞬间风压可以达到5-10千帕(kPa),风压产生的空气吸引力会让列车剧烈震动,从而影响乘坐舒适度,甚至带来安全问题,“所以中国高速动车组一直在做最高交会速度试验,以求更高的运营安全性。”他说。 在更早前的4月12日,在郑州至重庆高速铁路巴东至万州段,两列车还实现了隧道内单列时速40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达806公里试验验证。 股份有限公司(601766.SH,以下简称“中国中车”)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上述两列列车由中国中车旗下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和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四方”)分别制造,其中中车长客车型暂定型号为CR400BF-J。这两列车作为高速动车组新技术验证平台参与“CR450科技创新工程”动车组研制先期试验。 中国拥有高速动车组制造资质的企业全部来自中国中车旗下,共4家,分别为中车长客、青岛四方、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唐山”)和合资公司青岛四方阿尔斯通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简称AST)。中国中车人士对记者表示,上述4家高速动车组主机厂和中车旗下各相关企业都共同参与和实施了“CR450科技创新工程”。 国铁集团称,今年4月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济郑高铁、郑渝高铁开展了CR450动车组研制先期试验,分别在明线和隧道开展了高速运行和高速交会工况下的动力学、空气动力学、阻力、噪声等60余项科学试验,获取了不同工况下动车组列车及高铁路基、隧道等基础设施的特征数据,探索了列车速度提升相关安全性、舒适性参数变化规律。 上述两列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是基于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研制的。该车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涡流制动、碳陶制动盘、永磁牵引系统、主动控制受电弓等9项新技术,由4辆动车和4辆拖车组成,增强了动车组列车的安全性、可靠性、效能性、经济性。国铁集团称,该车整体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国铁集团表示,试验的成功完成标志着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CR450科技创新工程”全面展开,将为CR450动车组研制提供最重要技术支撑和引领,也将为时速350公里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提供最重要支持和保障。 作为中国首条预留提速400公里/时条件的高速铁路,成渝中线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21年8月获得批复。报告显示,成渝中线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大足石刻至简州段可根据试验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曲线半径,引入枢纽地段采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的标准。 就成渝中线高铁预留提速,时任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林仲洪在2020年11月9日举行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表示,未来高速铁路要进行科技创新,重点就是以成渝中线为试点,推进中国铁路现代化,进行更高速度铁路装备的科研,包括时速400公里客运专线相关系统的设计、建造和技术创新(详见“中国经营网”2020年12月9日报道《成渝中线高铁将获批 时速400公里动车组研制提上日程》)。 当前,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运营最高时速为350公里,由复兴号CR400AF和CR400BF保持。国铁集团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虽然上述两型列车最高试验速度达到了420公里/时,但如作为预留提速400公里/时条件时,为了保证安全,要留有足够速度冗余,必须再次研发。“也就是说,列车最高试验速度必须达到470~480公里/时。”他说。 2021年1月,国铁集团宣布开始组织实施复兴号“CR450科技创新工程”,研发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更智能的复兴号新产品;2022年4月19日,在国铁集团经营工作会议上,国铁集团董事长陆东福表示,持续推进高铁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运用,扎实推进CR450科技创新工程,不断提升铁路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复兴号列车目前有3个速度等级,分别为CR400/300/200,数字表示最高运营时速,其对应的最高持续运营时速分别为350公里、250公里和160公里。 实际上,在轨道交通轮轨方式领域,为追求更高时速,中国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研究。2010年,原中国南车和原铁道部曾一度立项研制500公里试验列车(CIT500),该车牵引功率高达22800千瓦,原目标是突破轮轨时速600公里世界纪录。后因波折,原中国南车与原铁道部在项目上产生意见分歧,该项目于2011年12月在青岛下线,并改名为“更高速度试验列车”。2014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将“更高速度试验列车”改为综合检测车,命名为“CRH380AM”,仅在沪昆高速铁路杭长段试验线按时速380公里以下试验运营。 2015年12月,科技部高新司对“更高速度等级动车组转向架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2011BAG10B00)项目进行了验收。中国中车青岛公司400公里/时以上速度等级动车组转向架样机通过验证;2016年6月,“4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项目”通过科技部立项申报。 不过在高速铁路绝对速度上,中国高铁运营企业国铁集团一直持保守态度。2017年10月27日,在一个讨论未来铁路技术的论坛上,时任国铁集团前身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周黎强调,中国铁路作为运营商首先要对旅客安全负责,必须“脚踏实地”。周黎说,当前中铁总的主要任务是开好时速350公里动车组。 截止2021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其中高铁4万公里,全国铁路动车组拥有量为4153标准组、3.32万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