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GIC Private减持紫金矿业约672.4万股 每股作价约11.84港元

发表于 2025-07-06 04:45:17 来源:造因结果网

核心观点:供应同源,减持价约库存增加,紫金豆油的矿业增量只能是被消费了。这里说到生猪的约万养殖周期问题,当需求改善后,股每股作港元肉制品和油脂消费都改善了,减持价约但生猪无法立刻繁育、紫金长大,矿业豆粕的约万短期需求就无法增加。

正文

随着经济数据的股每股作港元好转,强预期逐渐向强现实转变。减持价约

交易的紫金风格也转变了,据我们的矿业观察,市场及周边的约万投资者朋友也逐渐热衷于“向上看”。

豆油加权日线

曾经小编一度认为这是股每股作港元一场外资利用强预期的收割,但预期与现实对接,很多“高价”变得难以回归,输入型通胀正在以现象级的水平浸入。

年前,小编忙着抢车厘子,智利的这种果子简直要被我们买断了。半个月前,小编想买榴莲,价格已经翻了一倍。朋友说,很多进口的美妆品牌也大涨特涨。再看看石……

当然预期和现实对接也有一个好处:再也不会用预期讲故事了,踏实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整体需求:一个回归常态,一个超预期

上周我们说过,在地产销售、螺纹社会库存、铁水产量、蔬菜价格指数、PMI等数据上都能看到需求好转,经济向好的迹象。

这里需求好转需要甄别两个点:

1,我们担心的地产需求正在回暖,但目前看只是回归常态,且是憋了几个月的劲儿在一时释放,有惯性。周末还有相关经济观察文章担心这个问题,说看房的人是不少,但是挂卖的人更是多得可怕。

其实这更能表现正常需求的释放,就像周末可以看到街上很多店面都人满为患,是不是比疫情前还好呢?不是,但在向疫情前的水平追赶。

有机构分析称,预计今年中国内需将增加5%,带动部分亚太地区经济体的GDP增速提升约0.4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将多增长1个百分点。

就像是泄洪一样,闸口打开了,水量会很大,但增量需要推动力。

2,基建增量或在发力。去年一整年,基建数据都不错,但发力不明显。从2月下旬螺纹库存拐点和铁水产量来看,地产和基建必然有其一在发力,地产销售反弹,但超预期的部分很可能在基建部分。

基建可以看水泥的数据表现。超七成水泥直接用于基建、地产领域,其中基建需求占比达40%、地产占比达35%。2012年基建占地产投资的75%,而当前却是地产的1.2倍。

通过增量问题的讨论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什么农产品在本此反弹中较迟较弱了?因为刚需需求弹性小,放开催化一波,后续较难看到增量刺激。

油强粕弱逻辑何在

前期我们看到粕强油弱的逻辑:先是美豆减产炒作,再是南美减产炒作,豆系的支撑比较强,而三大油中,拉尼娜对东南亚产量的影响不及预期,加拿大菜籽丰产基本确定。另一方面,国内因为大豆压榨利润低,到港量少,引发现货涨价。

现在逻辑转变主要在两个驱动:1,南美天气炒作趋弱。南美丰产基本确定,阿根廷减产只影响全球产量的0.4%左右,而且最坏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2,借着中国需求反弹,原油反弹了。看似和油脂没有多大关联,其实不然。在油脂大跌之后,油脂燃烧性价比很高,给了油脂很好的燃烧属性的支撑,原油一旦反弹,对油脂的带动作用会很强。

其实归根结底,两个驱动都来源于中美需求剪刀差,美国需求在加息周期中走弱,而我国需求在放开和较宽松政策中反弹。美国需求走弱压制了天气炒作的驱动力,而我国需求反弹正是燃烧属性凸显的动力源。

棕榈油利好频发

1,印度政府宣布取消2023/24财年(始于4月)的200万吨毛葵花籽油的免税进口配额。此前,印度已经取消了2023/24年度的200万吨毛豆油的免税配额。这意味着4月份开始印度可能会加大棕榈油的进口,替代量或能达到500万吨。

印度取消毛葵花籽油和豆油的免税进口额度本意是消纳国内居高不下的油脂库存。

2,马来西亚连续数月的大雨已经导致2.7万人受灾,洪水可能扰乱油棕收获和运输。以及印尼当前偏紧的出口政策。

当然,棕榈油压力也不小。国内、马来高库存,本来预期东南亚减产,现在来看马来产量超预期,出口却不尽如人意。

低库存豆油更值得关注

棕榈油库存高得离谱,豆粕库存低位反弹,而豆油的库存却一直处于低位,为何呢?

棕榈油库存是历史遗留问题,去年棕榈油进口逐渐放开,但贸易商似乎犯了错,无论是去年国庆需求大反弹,还是春节,需求好转对棕榈油的提振作用非常有限,这是我国饮食习惯导致的,偏爱豆油。

大豆到港量少是豆粕和豆油去年库存低位的始作俑者,后来到港缓解,豆粕的库存也上去了,豆油库存上不去,半开玩笑地说,原因是:人吃得比猪多。

进口大豆的出油率在20%左右,出粕率在78%左右,供应上的油粕比大致是1:4。而我国一年豆粕需求6800万吨,豆油需求1700万吨,需求上的油粕比也是1:4,是不是很神奇。也就是说需求端在替代、饲料配比上,长时间优化后终于和天然油粕比相互匹配了。

那么供应同源,豆粕库存增加,豆油的增量只能是被消费了。这里说到生猪的养殖周期问题,当需求改善后,肉制品和油脂消费都改善了,但生猪无法立刻繁育、长大,豆粕的短期需求就无法增加。

对于需求的好坏,油脂比粕类更加敏感。供应端的天气影响,粕类比油脂更加敏感。

来源:牛钱网

随机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GIC Private减持紫金矿业约672.4万股 每股作价约11.84港元,造因结果网   sitemap

回顶部